如果你可以帮助我或者你需要我的帮助,请留言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中美合作的OCD临床研究,项目名称为:“中国人的强迫观念亚型模型”,通过研究将更深入理解强迫症患病的认知根源,为认知行为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共病研究(强迫症患者中共病率高达72.5%,尤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抽动症和人格障碍居多)探索OCSDs强迫谱系障碍的共同特征。目前我们正在收集强迫症患者的问卷数据,传统的在医院收集数据的方式在进行(目前在北京,山东,山西的多家医院同时进行),也想尝试通过网络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收集更大量的数据,希望大家可以协助。
我是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可以为我们论坛的强迫症患者提供免费的视频心理治疗。经典精神分析尚不认可网络视频访谈,我也认为面对面的访谈对在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关系,捕捉来访者的非语言信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现在也给我外地的来访者做视频访谈,但开始都会先做几次面询。但既然我们有了网络这样功能强大和便捷的工具,何不尝试一下呢。
如果你可以帮助我或者你需要我的帮助,请在这里留言
谢谢
我们的论坛里对疗法,理论已经有了很多介绍。今天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关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
和原来想象的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很罕见这一观念不一样的是,最近,有研究者认为它在儿童青少年中是很常见的,终生患病率将近2%-3%。接近80%的强迫症患者是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逐步表现出强迫症状。大多数儿童在过程中发展出洗手或检查的仪式动作。强迫症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往往没有清晰的发展模式,许多儿童在同一时间不止表现一个症状。因此,很多个体到青春期末几乎经历过所有的强迫症经典症状。儿童强迫症经常伴随严重的社会和学习功能损伤,共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家庭功能失调。
虽然目前已经发现强迫症和强迫症状在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但是很少有人得到适当的治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一些强迫思维在正常人中也偶尔出现;许多症状并不外显;他们的行为不会对他人和财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等)主要是强迫表现在青少年中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家长、老师及其他成人发现。强迫症从发病起常常需要经过多年直到症状给患者带来明显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才到精神科就诊。有研究报告从发病到精神科初诊需7.1年。因此,有效的测查工具能帮助成人发现青少年隐藏的强迫表现,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和干预。
7年多的时间,我们失去了很多可以干预的时间和机会
我的邮箱oliveliucn@hotmail.com 如果你可以帮助我或者你需要我的帮助,可以发邮件给我。但与此关联的MSN我并不使用。
论坛中很多人说自己是强迫症,你是从哪里获得诊断的呢,精神科医生?还是你自己从网上查到的资料。希望下次给大家介绍诊断强迫症的金标准Y-BOCS
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Y-BOCS)
强迫观念评定量表(圈出相应的分值)
1.花在强迫观念的时间
无 0
每天出现一次或每次少于3分钟 1
每天出现2-3次或每次持续3-10分钟 2
每天出现4次以上但并非持续出现或每次持续10-30分钟 3
一天不间断地存在强迫症状或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
2.强迫观念对正常功能的妨碍
无 0
轻度 1
明确的、可控制的 2
相当大 3
致功能残疾 4
3.强迫观念造成的痛苦情绪
无 0
很少 1
中度的、可控制的 2
严重的 3
非常严重、致残性的 4
4.对强迫观念的主动对抗
完全 0
相当大 1
有一些 2
很少 3
不能抵制 4
5.对强迫观念的控制效果
完全 0
相当大 1
有一些 2
很少 3
不能控制 4
强迫观念分量表评分(将条目1~5的分数相加)
强迫行为评定量表(圈出相应的分值)
6.花在强迫行为的时间
无 0
每天出现一次或每次少于3分钟 1
每天出现2-3次或每次持续3-10分钟 2
每天出现4次以上但并非持续出现或每次持续10-30分钟 3
一天不间断地存在强迫症状或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
7.强迫行为对正常功能的妨碍
无 0
轻度 1
明确的、可控制的 2
相当大 3
致功能残疾 4
8.强迫行为造成的痛苦情绪
无 0
很少 1
中度的、可控制的 2
严重的 3
非常严重、致残性的 4
9.对强迫行为的主动对抗
完全 0
相当大 1
有一些 2
很少 3
不能抵制 4
10.对强迫行为的控制效果
完全 0
相当大 1
有一些 2
很少 3
不能控制 4
强迫行为分量表评分(将条目6~10的分数相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