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1|回复: 9

抑郁症强迫症心理咨询等神经症康复启示录(二)【美龄心

[复制链接]

52

主题

366

帖子

4206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206
发表于 2012-8-18 16: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的坐票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治疗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的,真的让人觉得难的是求助者不相信自己会好的信念!因为我们做出何种选择和行动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信念。如果我们认为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是不能治好的,出于一种本能反应一方面我们会为摆脱痛苦寻求帮助寻求自救或者治疗,另一方面又会深信自己好不了,在作自救或治疗的同时不自觉的进行对抗,并以对抗自己仍然存在的症状和痛苦证明,看,我说好不了吧?这样就会使效果大打折扣,让自己遭受更长久的痛苦。

就像那位永远能够找到座位的旅客一样,我们要坚信并做到以下几点:一、给自己一个坚定的信念,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是可以治疗好的;二、愿意付出,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愿意不断实践领悟,愿意有意识的改变,非常配合咨询师,在最痛苦的时刻愿意按照咨询师的建议去调整。三、 没有思想负担,不担心痊愈与否,只是踏踏实实做事,不强求效果。本身越强求就越得不到。诸如三步走一回头,做一会儿,在回头看看有进展没有,效果如何等等情况,患得患失。这样不自觉的使心里痊愈变得漫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0

积分

初现微光

积分
0
发表于 2012-9-10 1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老师   讲的别开生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232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1232
发表于 2013-6-4 2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神经症好,必须改变错误的认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366

帖子

4206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206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09: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温情、感悟与互动请关注韩美龄老师的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hml699”或搜索微信名:心理咨询师韩美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366

帖子

4206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20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温情、感悟与互动请关注韩美龄老师的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hml699”或搜索微信名:心理咨询师韩美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8

帖子

358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4-7-11 1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作为起病诱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注意不够,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甚至早就为之担忧,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9

帖子

31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315
发表于 2014-8-9 14: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上班第三天我见到了第二个咨客,以下化名称她为杨女士(化名)。她满面春光的走入咨询室,热情的和代老师打招呼。看到我们三个陌生的新面孔,略微显得有些羞涩。我主动地上前给她端茶水,她表示感谢并报以温暖的微笑。等待咨询的时间,她主动和我们交谈了起来,问我们的情况,鼓励我们好好干下去。这是对我们机构的一种认可,才会夸奖我们的专业,鼓励我们继续走下去。我也很欣慰,因为我了解到的信息不再是在网上看到的,搜到的了,而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切身感受。等到预约的心理咨询时间到了,代老师准时开始咨询。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杨女士出来了,腼腆的笑了笑,又在原位坐了下来。代老师示意我们停下手中的工作,仔细听听咨客想要对我们说的话,我们三个新人都很惊讶,因为我原以为她做完咨询之后就会直接走的。
代老师简单做了个开场白,杨女士对我们微微笑了笑,接着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患病情况。杨女士有典型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她说自己以前内心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做事追求完美。每天纠结于发生过的事情和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以后有了孩子能不能教育的很好,会不会哪天焦虑烦躁得把孩子掐死?和婆婆吵架了,丈夫会不会认为她是不孝顺的女人?自己说过的某句话别人会怎么想?工作做不好怎么办?会不会突然间被辞退?等等各种念头缠绕在脑海里。她说她非常痛苦,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吃药也只能强迫性的睡觉,白天的时候依然很痛苦。吃了有一年多的药,一直也不见好转。然后开始寻求心理援助。虽然那时自己也知道这是心理问题,但不明白背后的原因,也不敢停药,害怕停药后会更加严重。
她说去医院要排队挂号,领药的人很多,几乎10分钟左右一个人,机械的询问症状表现,然后就诊断为强迫症,开药。根本不问你具体什么情况,不给你分析原因,而且那么多人都在怎么好意思说自己的情况呢?每次去医院求治,无论自己反映什么情况,主治医生都嘱咐她坚持长期吃药。她说去医院最大的感觉就是“证明”自己有病,自己是一个病人,自己是一个好不了的病人。吃药吃了一年多,她觉得药物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是药三分毒。
求治的无效让她很恐慌。一直纠结于“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到底怎么了?我病了,我的婚姻怎么办?她了解过心理咨询,所以就想试试。跟随代老师做心理咨询调整,结果发现很有效果,才接着做下去的。现在她强迫症的问题已经解决,这两次咨询解决的是婚姻问题。她给我们讲心理咨询起初还是有痛苦,有纠结,但是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她说和代老师咨询的时候突然顿悟了,想通了,她觉得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离婚。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只有面对,结果完全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现在她能很坦然给我们讲她曾经的病情,她生病之后心境的变化,她生病的收获。她笑着说,他丈夫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她之前也各种挑剔她的丈夫,生病这件事让她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认为她的丈夫还是有优点的,最起码很爱她,生病了也没有抛弃她。让她更高兴的是,随着她个人心理问题的化解及代老师对她婚姻情感的调整,现在的丈夫也变得越来越好,夫妻之间越来越甜蜜和恩爱,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充满希望和幸福!
最后,她鼓励我们三个新人好好发展,以后能像代老师一样帮助更多有心理困扰的人走出心理困扰!这让我们三个都很感动,我们一一和她相互拥抱,祝贺她走出强迫症的心理困扰,开启自己的人生新篇章,也感谢她愿意分享她的经历给我们,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从她的分享中,我看到了心理咨询改变了她的不合理认知,重塑了一个人的心灵。心理咨询不但化解了她个人的心理问题,也调整了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家庭是一个系统,一个人的痛苦,可以导致一个家庭的不幸,一个人的改变,可以影响整个家庭系统的良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9

帖子

31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315
发表于 2014-8-16 16: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抑郁自杀悲剧
5月4日下午,《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徐行为《都市快报》新媒体项目领军人,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患抑郁症,长期失眠。

徐行自杀后,《都市快报》总编朱建发表长微博《伤逝》哀悼。以下为长微博节选:

“你要走,我怎么一点也没有觉察呢?年前,我把两个部门又压到你身上。过完年,我问你,新媒体工作要上早班,报纸工作要上夜班,工作时间这么长,休息怎么保证?要不要做些调整?你说,没有大问题,自己能克服。我就这样信了。但是,你温良的太太今天告诉说,你从一月份开始就整夜失眠,一直到现在,吃安眠药也没用。你的胃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烧灼感。但是,你在报社从未和人说过。甚至,当你的家人要来找报社领导时,你也坚决阻止了。

你太优秀,所以要扛的担子就越来越重。你太尽责,所以就把自己逼到了无人理解的死角。

对不起,我不能早一点看出你的疲惫。对不起,我们同在战壕,除了不停地面对挑战,却忘却了隐藏在内心的敌人。这个敌人,才是生命的死敌。

今夜,酷冷难消,泪水难尽,我们都是忧郁症患者。

对不起。这是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对不起。希望你能收到这份迟到的歉意。”

总编朱建在字里行间,不但为着死者哀悼,同时,也透露出自己也患有抑郁症,也为着自己哀伤。他们俩个人都是报业媒体界的优秀人士,都是精英人才,他们为什么都有抑郁症?

最近几年,网上频见精英人士自杀的消息。他们的抑郁症,在精神病学里是常见的抑郁性神经症;在心理咨询中,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及精神的一种不适应状态。按其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和精神的承受性,我依照多年经验化分为五个等级:一级是精神上不能承受,濒死感严重,随时都有自杀的冲动;二级是社会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精神极端痛苦,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三级是社会功能严重受到影响,精神痛苦,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四级是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精神痛苦,日常生活偶有缓解,但一点不良情形的影响,就能把自己打入万丈深渊;五级是社会功能影响不显著,动则焦躁不安、悲观消沉,生活体验中,极难有幸福感,精神痛苦。

从社会心理因素上来分析,抑郁性神经症又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病。其原因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精神感知越来越精细,心理承受性也越来越脆弱,学习工作的目的是学会一些生存技能,有着基础的文化修养,用于安家立命,人际交往。可现代的人把学习与工作都当成竟争,把竟争当成拚命。长此以往,躯体一直处在应激状态里,如何不累?长此以往,情绪一直处在焦虑里,生活没有轻松没有乐趣,夫妻爱子父母双亲都无心相乐乐,锦衣玉食无心去享受,生活中没有幸福感受,如何不抑郁!

现代的人,从怀在娘胎之前,就开始在竟争大潮中进口冲浪了。夫妻只怕生出不优秀的孩子,为生出优秀的孩子而做尽保障,在保障中就开始为着宝宝是不是健康聪明而焦虑。而孩子出生后,更是害怕着孩子的不优秀,怕输给别人什么,而努力赶着早教的大潮。此时,不但父母自己紧张,拉着不暗世事的孩子来感受自己的紧张。在咨询中,我们常常遇到3、4岁的小孩子就很会焦虑和抑郁。人不是天生就焦虑和抑郁的,焦虑和抑郁多是后天学来的。人天生只有喜悦、恼怒、悲伤、惊恐。这四种情绪才是人类的基本情绪。

走入学校学习,往往不是留意如何学会,如何熟练掌握大纲常识,而是强调名次,强调与同学的名次竟争,强调升学进入什么样的重点学校获得名誉。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不是乐在钻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往那个方向发展,才能把服务或技术做得精细贴心,而是强调与同行的竟争。因为只要活着,就有竟争,只要有竟争,就有着成功失败;因为怕失败,才感受到无尽的压力,因为一工作就承受着这无尽的压力,就有着无尽的焦虑和抑郁。于是,焦虑和抑郁在整个的人生过程中,成了最主要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情感体验内容。

在深层次上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下几类:

一、对环境、事物的不合理认知,导致需要和动机的不谐调;

二、对环境的适应及与生活不良情景的互动模式出现了恶性循环;

三、对生命价值体系及个体存在的迷茫;

四、目的及手段混淆不清。

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巨大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更直接。你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你每天的运动量有多大?你如何化解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巨大压力...... 这种焦虑过度的状况,日益浸蚀着我们身体的健康。而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紧密相连。生活工作中面临巨大的压力,首先产生的是焦虑情绪。若压力源一直存在,在个体又缺乏化解压力的有效措施情况下,持续的焦虑情绪就可能转化为抑郁情绪。有严重抑郁情绪了,排解不了,解决不了,长期持续下去,从精神病学的角度会被确定为抑郁症,但问题的根还是在心理社会层面上。

如何化解抑郁情绪及抑郁症?

其一、莫把抑郁情绪等同于抑郁症。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会表达的一种情绪,也是人类情绪的基本情绪,在你遇到不良事件刺激的时候,在你遇到忧伤事情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人,你都会表达抑郁情绪。至于抑郁症,它跟抑郁情绪之间有个很大的差距,差距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差距到十万八千里挂不上边的程度。我们不可能消除正常的不良情绪反应,接受正常的不良情绪反应,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反应背后的原因,我们完全可以避免陷入长期的不良情绪所导致的抑郁等神经症。

其二、心理层面上的原因导致抑郁,需要采用现代科学的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而传统的医疗治疗模式单单采用药物,有些人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躯体症状的缓解,同时获得心理安慰作用,使抑郁情绪得到一些释放。但如果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存在或者说再次经历不良刺激,往往会症状依然存在或再次复发。再而三的话,不但躯体本身会产生耐药性,药物的调节作用也会在心理对药物信度下降的基础上减退。 根治抑郁症需要从心理的层面寻找造成抑郁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根源解决了,外在抑郁症状也就自然消除。

其三、远离抑郁症的困扰,重在预防。第一、要注重自身健康,自我调剂;第二、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减压; 第三、及时探究压力开释路径。

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要完成生老病死的交替,在这个过程里,人们真正追求的是尊严、自由、幸福地享受生活。而成功,就是达到尊严、自由、幸福地享受生活这一目标的代称。最后,都请你记住,您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为了享受生活、享受亲情互动,而去努力向追求的。有着这个享受,你的成功才有价值,否则,站在成功的峰巅,自杀的张国荣在谷底向你招手,请你前去与他做伴。此时,你的成功只是浮云一片。别再让自杀离世成为社会之痛。珍爱生命,健康工作,享受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9

帖子

31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315
发表于 2014-8-18 15: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例完美主义强迫症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一 求助者基本情况   

      黄伟(化名)31岁就成了一家民营出版公司的老总。公司成立五年来,由于决策得当,选题策划迎合市场需求,业务节节攀升,出版物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多。公司的部下都称赞他年轻有为、有闯劲。但黄伟却开始失眠,安定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任何问题,整天烦躁不安,在公司对下属的指责明显增多,导致三名资深编辑辞职;在家里对妻子孩子也是挑三拣四,最近半年里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黄伟意识到了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不但极大地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家庭生活,也严重地阻碍了自己事业的发展,曾多次辗转寻求治疗,效果不良。

      第一次见到黄伟,能明显感觉他精神不佳,虽然着装整洁,但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很明显就能看到黑眼圈。正式咨询之前,需要填预约表,这样咨询时心理咨询师会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准备,一方面可以节省心理咨询时间,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保障心理咨询效果。他填写非常认真,一丝不苟,不小心写错一个字或者哪个字感觉写的不好,就非要另换一张报名表重新填写。

      二 当事人自述

      我在外人看来是很幸福的,妻子是大学同学又是初恋,孩子上小学,成绩优秀又非常懂事,从来不让人担心。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结婚十年了,我们基本上没有大的争吵,在现代这个社会应该说很难得吧,双方父母也很健康,平时也没有什么事情。要说事业呢,我现在不管怎么说也是公司老总,营业额也以千万计,可以说衣食无忧了。有时候想想,我觉得自己真的挺幸福的。

      可是,人好像都是喜欢折腾,或者被折腾的。我开始失眠是因为有一次,一个责任编辑在校对时的失误,导致一份已经印刷了五万册的出版物错误率超过了万分之五,不得不销毁重印。要说那个编辑已经做了五六年,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我很痛心,我平时最痛恨不仔细的人了,一气之下开除了他。

      那件事因为发现得早补救及时,最后只损失了20多万,但我好像就一直担心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出版市场也是竞争激烈,大家都在进步,我要是老出错就没法干了。应该就是这种情绪的影响吧,我对编辑们的要求也提高了。以前是错误率在万分之一之内,之后改成了两万分之一。部分编辑有意见,被我压下去了。嗯,我大学里学的是中文,毕业后在出版社做编辑,后来才跟朋友集资成立了出版公司,那些过程我都经历过。

      说起来这个,我想起来了,我以前做编辑,可能也正适合我的习惯。我几乎不写错字,如果碰见有一个字不会写,我是一定要查词典记住它是怎么写的。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毛病。后来孩子上学时,我对他的要求也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一看见错字我就难受,忍不住要指责一番,弄得有一段时间孩子都不敢让我看他的作业。平时看书看报也是,我记得上学那会儿,我看书几乎就是为了挑上面的错字,每发现一个错字,我就特激动,最后整理所有的错字,寄到出版社告知他们。发展到后来,要是走在街上,就会挑店面招牌上的错字,看电视就挑字幕的错误,弄得我那些朋友都说我神经病,没事跟错字较劲儿。

      他们没想到,我确实和错字儿杠上了,竟然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就在那个编辑出事之前,我的问题其实基本上没有了,可能是妻子的影响吧,她总是跟我说要平和一点,宽容一点,不需要较真的时候就难得糊涂一下。但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刺激,要说20多万并不是一个大数目,可是那种难受的感觉上来了,看着什么都不顺眼。在家里,看见儿子写作业潦草就想揍他,看见妻子不整理家务就非要说几句。在别人看来,妻子已经很勤快了,坚持不请保姆,所有家务都自己做,家里也很整洁了,我还挑三拣四。妻子再宽容也忍不住了,有一次被我气得回了老家,过半个月才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8

帖子

358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4-8-28 14: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资料收集

      通过和黄伟妻子联系,以及后来的咨询,了解到,黄伟的家庭环境对他影响很大。黄伟的父亲是一个退伍军人,性格暴躁,对黄伟姐弟三人要求都非常高,只要犯错误就是一顿打。母亲性格温婉,对父亲无可奈何。黄伟小学时,有一次写了一个错字没来得及改正,被父亲发现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的几年里,黄伟养成了翻看字词典的习惯,对父亲十分畏惧。一度有强迫洗手和强迫吐口水的行为,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

       四 心理评估

      黄伟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形成了一种追求完美的思维反应模式,凡事都要做到最好,不允许自己犯错。绝对化的要求,导致他容易陷入到情绪困扰当中,当事情发展与自我要求不一致时,便出现焦虑、易激惹的状态,责任编辑的失误被黄伟扩大化,担心并竭力避免出现其他更多的错误,同时把这种标准强加给别人,引发人际关系矛盾和家庭矛盾。

      五 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韩老师先对黄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他现在的失眠并不是生理性的问题,而是焦虑烦闷的情绪引发的睡眠障碍。根源就在于对自己的绝对化的要求,时时都想维持一种完美的状态。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自己积极上进,但凡事过犹不及,过高的要求会造成实际情况与目标的距离拉大,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受挫。并且他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势必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和反抗,争吵也就随之产生。这种争吵又反过来影响到他的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黄伟对这个分析表示赞同。咨询结束后,韩老师给黄伟留了家庭作业,让他去跟妻子孩子道歉,并且让朋友和家人给自己挑刺,无论他们说什么都只能接受,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完美无缺。

      第二次咨询在一周后进行,是黄伟和他妻子一起来的。他妻子先跟韩老师说了黄伟这一周的变化,说他这期间竟然没有发火,有点不可思议,晚上睡觉也能睡着了。虽然黄伟否认自己睡着,韩老师首先肯定了黄伟的对自己的信任和配合,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然后开始分析他的问题,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确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妨碍他成为公司的老总,成为优秀的丈夫和父亲。接着老师又开始分析失眠的问题,指出有些人所谓的失眠只是睡觉前对这个问题过于担心和重视,自我感觉等待入睡的时间过长,给人一种睡眠感丧失的感觉。另外,大家对做梦也存在着误解,以为只有不做梦才是睡眠质量高。最后韩老师领着他们做了心理游戏,并有意让黄伟在游戏中出错,结果大家都报以善意的嘲笑,黄伟也在游戏中体验到了自然放松的感觉,没有觉得谁会指责自己批评自己,因此即使出错了也基本上没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游戏结束后,黄伟说已经十几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就像童年时的无忧无虑,所有的身心都在游戏当中,任何烦恼啊不满啊指责啊批评啊好像都没有了,工作时的那种焦虑紧张当然也就不存在了。韩老师让黄伟和他妻子拥抱了两分钟,他妻子当时就流泪了。

      这一次韩老师给他布置的作业是带着妻子孩子到野外郊游一次,把郊游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都记下来。同时在公司里多鼓励下属,多以微笑示人,看看一周后有什么变化。

      第三次咨询一开始,黄伟就跟韩老师汇报说这一周确实体会到了睡着的感觉,做梦也少了很多,跟妻子孩子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要多谢韩老师。韩老师让他去感谢他的妻子和孩子,如果没有他们的接纳和宽容,就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温馨的家,当然更应该感谢自己,如果自己不愿意改变现状,积极寻求有效的感情沟通模式,谁也帮不了他。黄伟还说公司里的氛围变化还不大,但能感觉出来自己在场时大家的压抑感减轻了,大家看到自己也不再是“苦大仇深”的样子了。韩老师这次没有刻意地再分析他的问题,而是和黄伟谈起了哲学,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道家的“无为”,从中国的黄老哲学到西方的存在主义,最终他们的观点趋向一致:不管个体差异有多大,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状态,并想时时刻刻处在这种快乐享受生活的状态里。说到这里,黄伟沉思了很久,好像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一个月里,黄伟又做了两次咨询,韩老师主要采用了音乐治疗和团体治疗的方式,对他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鼓励他学会享受生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优选择,用轻松的心态去做事,真正地打开心胸,接纳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当你全部地打开自己,那些不愉快根本影响不了你。越是保护自己,越容易感觉不舒服,也就越拘束自己,武侠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就是这个道理……”

      整个咨询过程中,黄伟都表现得很配合,积极服从咨询师的安排,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咨询师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回报。三个月后整个咨询完全结束,黄伟专门带着妻子和孩子来感谢韩老师,韩老师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选择了快乐,也就得到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