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回复: 0

浅谈精神分析如何理解强迫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513

帖子

3814

积分

福至心灵

强迫症咨询师

积分
3814
发表于 2014-10-26 1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对强迫现象的研究,精神分析有大量的文献来理解这个症状,其中最突出的要属弗洛伊德的《鼠人》这个案例的分析最为重要,《鼠人》是弗洛伊德的古典理论建立于其之上的五大个案之一,并且是这五大个案中的唯一的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临床个案。今天我就借着简单的引用这一案例浅析精神分析视角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先简单介绍一下《鼠人》的案例。“鼠人”自童年起即受到严重程度不一且令人痛苦的强迫症状困扰,在来找弗洛伊德进行分析治疗以前不久,他作为预备役军官参加某地一次军事演习,每天生活非常紧张,症状曾经在短期内有所减轻。有一天在行军途中休息时,听一位军官讲故事,谈到古埃及使用的一种残酷的体罚,用一个罐子倒置在犯人的屁股上,里面放几只老鼠,老鼠没处跑,就钻进犯人的肛门。自从听了这个故事以后,病人增加了一个强迫观念,要把这个惩罚施加在他的女友和他死去数年的父亲身上,这个念头反复出现,为此他很焦急,才来找到弗洛伊德要求治疗。
       “鼠人”诞生於1878年一月二十二日。他的父母亲是一对亲表兄妹,都是犹太裔。母亲乃由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收养长大。我们并不清楚她是否为一名孤儿,或是她的父母为何将她送给别人(有趣的是迄今没有任何关於这个「家庭秘密」的研究报告,这点倒是与佛洛伊德赋予母亲较少的重要性互相一致。)养父母并没有好好地对待她,但她却拥有财富保障的未来。病人的父亲也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最初曾追求一个贫穷女子,之後爲了他富有的表妹而离开那个女人。
       双亲在生下他的时候年岁已相当大了:父亲五十三岁,母亲三十四岁。当时他有三个四岁到八岁的姊姊。在他之後父母又生下三个小孩:一年半後多一个男孩;两年後有一个女孩;八年後再添加另一个妹妹。他们似乎是一对快乐的伴侣,透过他们儿子的回忆,这个家庭的气氛给人一种活泼又诙谐的印象。然而由於孩子的年龄间隔相当短,就意味著这个男孩享受母亲全盘注意力的时光非常短暂。才十八个月以後,他就被一个男孩竞争者──他唯一的弟弟赶下王座。
       以上是“鼠人”的基本信息,先介绍一下自由联想,这种方法是弗洛伊德创立,之后也成为精神分析一个基础性的治疗技术,即患者必须毫无保留地说出所想到的任何事情,不要对联想到的观念有所选择或取舍,即使想到的是一些令人不快的或者无意义的思想,也要说出来,不要对这些发现做任何形式的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鼠人”关于自己童年时对性的记忆,在他四五岁时,曾在美貌的家庭女教师裙下爬过,并抚摸她的外生殖器和下体,而且曾经偷看女教师入浴。他对女子的身体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6岁时,他曾有阴茎勃起,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认为父母已经知道了他在想什么,如果把这些想法大声说出来,父亲就不能知道。还有一些怪想法,譬如,如果想到父亲死,父亲就会死,因此,这时必须想别的事来阻止这个怪想法。病人承认在他长大后虽然和父亲关系好,但回忆在他小的时候,两人之间也有矛盾。父亲对他性早熟的行动表示过不满。父亲在死前不久,看到他常和贫穷的女友在一起,也曾表示过反对。在父亲死后数年,即他26岁时,第一次有机会和一女性性交,初次体验到快感时,曾闪过一个念头“多么痛快!一个人真可能为这件事去杀死他的父亲”。
       这里要说到精神分析关于儿童性欲发展理论,其实性不是青春期的时候突然产生的,而其实早在出生就有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比如一岁前主要的性敏感区是在口唇部位。在儿童3-6岁这个时期被称为俄狄浦斯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深深的依恋自己的母亲并对母亲产生了性的欲望,同时因为发现有一个父亲存在而对父亲非常的敌对,也就是所说的杀父恋母情结产生的时期,而“鼠人”这个案例所提及的记忆就是这一情结的呈现,同时在这一时期儿童也会产生阉割焦虑,为什么呢?你想想如果幼小的你想干掉自己的另一个男人,而父亲又是比自己强壮这么多,你是不是会特别害怕自己的小鸡鸡被这个男人阉割,当然了这里要处理的不光光是性的问题还有权力和控制这些主题。
       婴孩觉得自己「太小」的痛苦,最终会被伊底帕斯情结的消解以及对父亲的认同所克服,儿童会将性拥有(sexual possession)延迟到成年。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很好的度过这一时期。精神分析观点认为强迫症患者应对的方式是“将思想与情感分开来”,然后又将其与不会发生自我矛盾的其他观念联系起来,由于这种错误的联系,使该观念变成强迫思维,很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鼠人”就是将自己对父亲的恨这种情感和想要父亲死亡这样的想法分隔开了,情感被压抑了,不过思维本身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变成了强迫思维。
       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性观念总是变相的自我谴责,它从压抑中重现出来,往往与某些性行为有关”。继发产生的强迫动作,是成功防御“压抑内容重现”的结果。
       后来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结构模型来解释强迫症症状,这里的结构模型是将人格分为三个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可以理解为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我们可以看到本我和超我常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去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指出“自我和超我在强迫症状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当自我在防御对抗俄狄浦斯情结的力比多要求时,它只能退行到较早的施虐性的肛门期水平,结果“超我变得特别严肃和不友好,自我屈从于超我,通过反向形成,表现为富有责任、遗憾和情结等形式”。
       另外,精神分析认为强迫症与其使用不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患者不能或不知道用言语表达来解决其内在的心理冲突,相反采用以控制为特点的防御方式,如退行、反向形成、理智化、见诸行动等。
       本案例的探讨远不止我这里描述的这么简单,里面还含有很多的细节和主题,只是我为了本文主题的方便而只是重点描写了其中一小部分情况。而同时弗洛伊德作为当时心理治疗的开拓者,其实有很多的不足,远没有如今丰富多样的理解人性的各种角度。
       这里也需要特别强调一点,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禁忌症包括强迫症的直接针对症状的 治疗,无论强迫性症状的意义多么迷人,但是并没有任何报道过的案例表明仅仅通过心理动力学治疗就可以消除强迫症状,通常针对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是实证研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此外,针对强迫症和防御机制以及人格障碍的研究表明强迫症与一些人格因素有一定关联,而且常常和一些人格障碍(比如强迫、回避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共病。针对这样一些有神经症性性格结构的人格障碍患者以及有关系问题的来访者可以从精神动力学治疗中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