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0

心病须心药医,你跑医院作什么?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03

帖子

1135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1135
发表于 2015-8-8 1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人们早认识到神经症是心理原因导致,精神障碍患者有相当一大部分也是心理原因导致,非常明确心病须心药治。但由于心药难开,面对求助者的痛苦,医生们无论如何看得开,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多是无济于病人,这种结果会让助人者感觉非常无奈。
      
神经症类病人迫切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治病的迫切、病状的描述及对效果的问询,都使得他们和医生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没了。精神病学的知识和临床的药物使用经验,致使医生无从下嘴去解释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又难以承受他们焦燥的喋喋不休。精神障碍类病人的自我沉溺式表现与不合作的状态,更导致精神病医生和护士没办法把他们在患病时当一个正常人去交流。而当他们能交流时,又会因为先前有过的行为表现,让医生和护士心有忌讳,同时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和他们交流,担心稍有言语不堪会引发他们的症状表现。不能做到从心理层面来疏导这些急需帮助的求助者。

有一个森田疗法传到中国,有些医院就采用了。对森田疗法顺其自然理念的实施,就是由着症状轻些的病人自己的意愿,去做点在医院能做的运动,或者病友间的交流,医生在病人面前出现,谈什么都会被记录为心理治疗。

由于实验室医学的迅猛发展,一些研究者采用实验室模式,在生化反应上做足功夫,发现神经生化指标中,一些生化介质参与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变化。且这些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变化和行为与情绪的变化有着正相关。于是,生化反应指标便成为确定神经症或精神障碍的重要诊断和治疗依据。因实验室的可观察效应,生化指标变化参照的对比效果以及它的可复制型操作模式,使得这种对于神经症及精神障碍的治疗理论成为医生和病人所普遍接受的理论。精神类药物治疗模式也就成为近代最为普遍的模式。当然,当医生们发现药物的效果不甚理想时,研究者们也会寻找其它的治疗方式。于是,电痉挛治疗、各种生物反馈治疗等等治疗方式便在精神类医院或科室出现。

医疗研究者们很想攻克神经症及精神障碍这个心理疾病的大难题,我们可以从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对神经症精神障碍脑部皮层活动的研究发现知道人们在想方设法攻克这一难道。

然而,心理障碍的医学治疗效果,时至今日,让大多数医生和病人感到不满意。因为大多数病人没有因吃药或电击,而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功能,他们依然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感知觉,不知道如何消除或化解不良的情绪。有一部分人在接受医院的正规治疗中,症状恶化,由抑郁类神经症出现精分的症状表现,又被医生诊断为精分,有些强迫症又变成了抑郁症,或者出现情感情精神障碍。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吃药后社会能力及个人意志力严重下降,在药物的作用下傻呆呆的机械地活着,不觉痛苦也不没有表现出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由一个会感受不愉快,会起情绪的人变成了一个漠然呆傻的低能人。这不能不说是医疗对于心理障碍治疗效果的一大杰出创造。

因为神经递质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和心理不良感知觉有着直接关系的。换句话也可以说,对于神经症及大多数精神障碍者而言神经递质量的变化是感知觉不良导致的。感知觉不良就会起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引发神经的生化变化。只用药物,而没有心理感知觉的调整,习得性的不良感知觉仍然会让病人处在茫然无助的状态下,病人的不良情绪或者妄想幻觉等感知觉依然刺激着神经,5-羟色胺(5-HT)受体以及多巴胺能2型(D2)受体,在不良的情绪及感知觉的促进下,有力阻抗药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医生们此时所做的,不是换药就是加大药量,用来控制病人的症状,改善心理体验。

医院的治疗模式,治疗的目标是症状,医生和病人都期待着症状的消失所带来的心理良好感知觉。然而,医院的冶疗模式总是让病人觉得事与愿违;而医生们又不愿承认医药的无效性,坚持把自己的局限性认知,当权威结论加给病人,说出诸如此类让病人惊恐无奈的话:你这病是很容易复发的,你是好不了的,你需要终生服药,用以控制症状等等。至于治疗的效果,医生们以症状的变化,向求治者演说。因为医生在健康方面的权威性,以及官方授于的独享疾病诊断的话话权,病人及其家属均只有相信医生的演说,别寻不着他路。尽管那个痛苦不堪的人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社会功能状态,但是只要是原来的症状隐伏下去,大家便无可奈何地认同医生的效果之说。

药物及医疗模式的心理治疗,不能说绝对没有效果,有些人在药物的作用下,确实能够正常生活了。只是这类人群的数目在整个心理疾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太小了。大多数人在用药的同时,心理稍有不良情形的触动,所说的症状就又出现在意识里,挥之不去。医生或换药,或加大药量,吃得人有些呆滞了。不吃症状来了很痛苦,吃了就呆滞,因为不能承受痛苦,同时也没有找到让他信服的更好的治疗方式,只得选择呆滞。呆滞不是医生的错,我认为是医生的无奈,医生也不想让病人吃药吃得呆滞,但是他们没有掌握到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尽管明确肯定心理治疗是精神障碍康复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医疗界的医生没有掌握住更有效的心理治疗模式,就有医生宣称心理治疗是无效的,他们药物都解决不了问题,心理治疗也不可能解决什么问题。精神类医院打着心理治疗的幌子,依然走着生化治疗的模式。心理治疗在这里成了人文关怀的一个表面形式,没有具体针对解决心理问题,对病人所进行的会谈指导,也就是没有依据心理学基础进行心理治疗的实质性内容。在精神病类病房里,精神障碍类病人所享受的待遇,仍然不是人的待遇,他们被禁闭起来,严严封锁,紧紧看管,其自由远不如监狱的犯人。而神经症及抽动症应激障碍类求助者,一旦对自己的情绪及行为缺乏忍耐性,发点脾气,闹点性子,很快也会被医生打上镇静剂,禁闭起来,并换一个诊断名词,躁狂症、郁躁狂或精分。

医生和精神障碍者没有言语方面的具体交流沟通,所传递的只是根据他们的表现而进行的单方面判定和管理。抑郁强迫等神经症患者虽说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同样会遭遇到主治医生单方无比坚定无比权威感的判定,给予常规生化检查和心理测量后,开药,嘱顺其自然,如果住院,享受的待遇只是在管理上比精神病人宽松些而已。

而心理治疗又被官方指定,只能由具备医疗资格的机构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师所开展的心理咨询性服务,只要是针对被医院确诊为神经症类或精神障碍类疾病,在2012年10月26日被立法为违法行为。2013年5月1日,此法就会被开始执行。这不能不说是心理障碍者的一大悲哀,是天底下数以亿计的心理障碍人群的一大悲哀。

众所周知的心理问题,不管这个心理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出现神经症还是精神障碍,到底还是心理问题,不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武断地把心理求助者当病人拉到医生面前,吃药打针电痉挛。到底是人道呢,科学呢,还是什么?立法救人乎?立法害人乎?实在是搞不明白。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