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cshorter

“起个名真难”的日记

[复制链接]

4

主题

420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0-18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建了一个群.有兴趣来坐一坐呀.OCDCN援助论坛QQ群   72334287
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QQ:2984526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22: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文章,在读者上看到的 ,感觉很好

不费力的生活

你有没有怀疑过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就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喜悦?目前你们这些年轻人都还算快乐的,你们有你们的小问题,还要担心考试,但是除了这些问题之外,你们的生活还是有某些喜悦的,不是吗?你们自然而然,十分容易地接受了生命你们用轻松、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事物。但是等到长大以后,你们似乎就失去了这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具有更深含义的喜悦。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进入所谓的“成熟期”之后,反而变得呆滞,对喜悦、美、蓝天及大地都不再敏感了?

你知道,当一个人扪心自问这些问题时,许多种解释都会浮上心头。其中一个解释就是:我们都太关心自己了。我们努力变成某某人物,奋力得到并维持某种地位,我们有下一代以及其他的责任,我们必须赚钱。所有这些外在事物很快就我们喘不气来,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喜悦。

你看看周遭那些年长的面孔,你看他们有多么哀伤,多么因操劳过度而不健康,他们是那么冷漠,有时候甚至有点神经质,一点笑容也没有。你难道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吗?即使我们问自己为什么,大部分人似乎得到一个解释以后也就满足了。

昨天黄昏时分,我看见一艘满帆的船,在西风的吹送下逆流而上。那是一艘大船,载满了薪柴驶向城镇。太阳正在西下,这艘背对天空的船真是出奇的美。船夫只是轻轻地掌舵,一点也没费力,因为西风正在尽力。同样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奋斗以及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快乐地生活,脸上还带着微笑。

我想就是那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如果你观察身边年长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由一连串和自己、配偶、邻居、社会的争战所组成的。这永无休止的争战把能量耗尽了。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生活的人。这不代表你是停滞的、呆板的、愚笨的;相反,只有那些非常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从辛苦和奋斗中解脱。

但是你知道,我们一听见这种自在的、不费力的境界,我们就很想变成那个样子,我们也想达到那种不再辛劳和冲突的境界。因此,我们反而把它变成自己的目标、理想,然后我们又再度被努力、奋斗所局限。奋斗的目标有很多种,但是奋斗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一个人可能为了改造社会,为了寻找神,为了制造和配偶、邻居之间更好的关系而奋斗,或坐在恒河边顶礼膜拜。这一切都是努力和奋斗,所以奋斗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奋斗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

我们的困难就在于自己常觉得不如别人,因此就要奋力去变成某某人,或是努力克服各种自相矛盾的欲望。但是请不要解释为什么人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因为每个能思考的人都知道挣扎的原因在哪里,不外乎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所以我们不必研读心理学书籍就能了解自己挣扎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人心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挣扎。

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然而,如果不加任何解释,我们能不能了解挣扎的整个心理过程,然后停止所有的挣扎?我们能不能像那艘随风而行的帆船一样自在?如果我们努力去达到没有挣扎的状态,这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挣扎,所以这种境界就永远无法达到了。但是,如果你在每一刻都觉察到自己的心如何陷入永无休止的挣扎,如果你只是觉察而不去修正它,也不强迫自己的心达到所谓平静的状态,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自然停止挣扎了,在这种状态这下,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时学习就不只是收集资料而已,因为你已经超越了心智的范畴,从而发现不可思议的至宝。这样的心才是充满喜悦的。

观察自心,你会发现从早到晚心中如何充满挣扎,你的能量都在这种挣扎中浪费了。如果你只解释自己挣扎的原因,你会迷失在解释中,你的挣扎还是不能停止;然而如果你非常安静地观察自己的心,不加以任何解释,如果你只是让你的心觉察它自己的挣扎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已经进入完全没有挣扎的境界,你所拥有的就是不可思议的警醒。在这种警醒的状态下,是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大人物小人物之分,也没有师父弟子之分的,所有的不合理都消失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完全觉醒。一个完全觉醒的心,就是喜悦的。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分析,昨天到今天之所以病情出现反复,主要原因有:
1,强迫惯性,强迫习惯了,一不小心就走到老路上来,来了就回不去
2,我对自己的分析,解决了人生价值的问题,但是目前对于安全感的作用并不大,所以还是会偶尔出现因缺乏安全感引起强迫症状。安全感的缺失恐怕要到生活中的朋友当中去找。从那里让我感觉生活的美好。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更深的认识来实现。或者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我的坚强后盾,永永远远支持我。这样的认识应该也可以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2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到朋友当中找没用,抱着找安全感的目标去交往,还能感觉到交往中应有的乐趣吗?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9: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贴一篇文章

序言:现代社会与人
  
    我们大多数人熟悉、并且只熟悉一种生活模式,那就是争取在世界上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挣比满足基本生存多得多的钱,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自称文明的现代社会。那么现代社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经济丛林的法则是至高无上的。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始终处于无休无止的竞争之中,很少有人能例外。求生的任务意味着人必须劳动,他首先必须获取生存下来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食物和居住条件,生存的重要性已成了这场竞赛中的头等大事。当个人相信他是在为自身的利益而行动时,实际上他已经被市场和经济的无形法律所主宰。为了生存,他被驱使着劳动,去从事他深感乏味和无聊的工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意义在于获得金钱,除此以外工作别无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市场决定人的价值就如同决定商品的价值一样。我们活着的每个人都需要一种自我价值感,需要感到有尊严。但现代人的自我价值感并不来自于作为一个富有爱心和思想的个体的活动中,而是来自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他确信自己价值的不是他本身,而是他取得的(或者他认为自己能取得的)成功——权力、财富及声望。成功对于现代人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成功”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依托,决定了一个人是保持住对自己的良好评价还是跌入自卑的深渊。
  
    现代社会是一个焦虑的社会,其中满是疑虑重重无安全感的个体。人们有表面上的友好和温情,表面之下却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冷漠,以及大量的难以捉摸的怀疑与敌意,多数人都感到孤立、无助和恐惧。如果这些焦虑一直存在,那么谁都无法长期忍受,他必须找到方法抵挡它们。现代人之所以渴求渴求财富、声望及权力,也在于它可以作为对焦虑的很好的防御,缓和不安全感。这类解决方法的格言是:如果我有权力,就不会有人来伤害我。
  
    除了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还有另外一种缓和焦虑的方法:按照他人的期望行动,与他人保持一致,赢得他人的认可。一样的空虚,一样的焦虑,一样的渴望得到承认,这是现代人的通病。这类解决方法的格言是:如果我讨你喜欢,你就不会伤害我。另外一种同样普遍的解决方法是:普遍的提防和退缩。焦虑的个体总是沉溺于对未来的猜想和预测之中,并且他预见的主要是灾祸,而不是吉祥。他总是未雨绸缪,因为他深怕发生不测,怕被突发情况搞个措手不及,怕被搞个冷不防。通常他还会限制自己的活动,把自己局限在自感能控制的环境内,在困难面前畏缩退却,在安全的避风港内躲避失败与危险。这类解决方法的格言是:如果我事先防止、躲开,我就不会受到伤害。
  
    弗洛伊德指出,性格形成于人的童年。新精神分析学派人士(如荷妮、沙利文、弗洛姆)根据自身观察的直接经验,修正了他的生物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性格主要是由人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塑造而成。儿童很少与社会发生接触,他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吗?童年时的个体是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的呢?答案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代理。
  
    家庭是社会的代理,父母是生活的代表。父母承载着社会的价值观,用(他们感受到的)世界的法则要求孩子,塑造孩子的性格向社会需要的方向上发展,训练他向有利于生存竞争的方向上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焦虑的父母培养出焦虑的孩子。
  
    由于儿童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他的生存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认可,他不得不揣测、顺从父母的期望和标准。焦虑阻止儿童以其自发的真正情感与他人(首先是父母)打交道,并迫使他们寻求策略对付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避免危险。当安全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时,他最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就不得不退居末位,不得不沉寂下来,从而变得不那么清楚了。实际上,他开始戴上面具,压抑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一个个角色,而这些角色渐渐地就取代了真实的他自己。这种他与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疏离是决定性的,直到某一天他发现他再不能理解他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再不知道“他”是谁——一句话,他丧失了“自我”!
  
    父母是生活的代表,家庭是儿童生活的全部世界,儿童在家庭里经验的一切,决定了他对世界和对自身的看法。父母给他的印象,会变成他对世界的印象;父母对他的评价,会变成他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父母严厉苛刻,凡事以惩罚为手段,他就不会相信有人充满爱心、宽大为怀;如果父母常常不守信诺,他就会觉得所有人都不可信任;如果父母总是批评他、否定他,他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一无是处,即便事实上他极富才华……所有这些经历,还会使他深深地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可爱,不会有人喜欢他,除非他取得最终的成功或完美,否则他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所有这些看法,引导着他的行动。
  
    如果儿童没能形成一种安全感,一种“我们”这样的同在感,却有了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对此卡伦.荷妮称之为基本焦虑),那么他的生活就会被这些恐惧所支配,为减轻恐惧作种种努力。人们为减轻焦虑而形成的防御策略是受无意识驱使的,而他们很少能认识到这些无意识的驱动力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所有需要可以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4种需属于基本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保存,如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生病或衰弱。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一生都在竭力寻求这些需要的满足。在我看来,主要是追求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归属和爱的需要主要服从于安全感的满足,部分地服从于自我价值感的满足。
  
    如果个体“有幸”能够获得一定的财富或权力,他便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不至于过分地受焦虑不安和自卑感的折磨。如果一开始他的自卑和焦虑就较为严重,如果他不具备我们这个社会所需的追求财富和权力的能力,他就不得不为了安全感和价值感而苦苦挣扎。如果焦虑和自卑严重到他难以忍受,他会开始设想自己能够取得、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他会异常珍视这个意味着拯救的幻象,并排除万难去追求它。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注定要不断地面临矛盾、痛苦与困惑。只要他扩张个人权势至为必要,不能加以触动,他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是这个世界错了。他会感到他有权(应该能够)得到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一切——仿佛他能超越生活和自然的必然性与法则,将外在因素归结为失败的原因。
  
    当他不接受自己的现在,他把希望寄托于将来,对未来成功所怀有的希望越来越成为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当所有努力一一宣告失败,当所有希望最终化为泡影,他最终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与无望。他感到不管怎样努力都是徒劳的,最好是不要去愿望或期待什么,以免遭受新的痛苦。生活是一种如此永久的负担以致于他不再觉得它是负担,也不再抱怨,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处于低潮。或者他可以用很哲理的话来说,生活本质上是一场悲剧,只有傻瓜才会对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自欺欺人。
  
    也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形,即父母都比较软弱,家庭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不能给还很稚弱的儿童适当的保护,儿童不得不过早地进入生存竞争——儿童之间的争斗、势利的亲戚或邻人的冷遇,让他直接感受到社会的冷漠与敌意,再加上笼罩着家庭的卑微感的影响,他也逐渐被这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所奴役,努力追求外在成功,以平复受了伤的自尊并对那些势利的人做出精神上的反击。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他也可能会一再遇到挫折与失败,并最终放弃一切希望。
  
    那些表现出明显症状的所谓神经症患者,更多地是为不安全感所苦。不安全感与神经症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代偿性地过分追求安全感,可以解释多种多样的神经症行为。不安全感是所有神经症的共同人格基础:当出现不安全感却找不到恐惧对象的时候,表现为焦虑症;当它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紧张恐惧和逃避的时候,轻则是社交焦虑,重则是社交恐怖症;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极度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表现为疑病症;在感到极端不安全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控制而失败后仍未放弃时,就表现为强迫症……
  
    任何蒙受强烈恐惧的人必然诉诸于摆脱恐惧的手段,他必然尝试以各种手段去解决它。他不顾一切地试图防止恐惧,却越来越疏远自我、疏远他人,而自我则是个人真正安全的基础。神经症是一个靠自身动力而发展的过程,以其无情逻辑逐渐笼罩当事人全部人格,它的动力中心就是恐惧和防御。焦虑的个体从维护自己的保全出发,结果却导致了自我的毁灭!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开始生活以前就死去了,这是一个悲剧!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机会体验世界的温暖与安全,没有机会感受自己的价值与美好,没有机会形成真正的自信,不得不外求成功和保障来维系自己的保存。
  
    任何一个瘾君子,他首先想的都是如何弄到毒品,而不是去戒毒,更何况我们这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染“毒瘾”的人呢?我们总是独自摸索解决方法,而不去寻求适当的帮助,一方面是出于习惯和对心理咨询的怀疑,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害怕正视自己的困难。
  
    弗洛伊德发现,许多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是畏惧认清自己——自己的情绪、冲动、记忆、能力、潜能以及自己的命运;我们发现,畏惧了解自己与畏惧外部世界通常是极为同型和平行的。也就是说,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倾向于极端类似。一般来说,我们活着的每个人都需要一种价值感(尊严)。我们对于任何可能引起我们藐视自己、使我们感到自己低下、软弱、无价值、邪恶、羞愧的认识,都有惧怕的倾向。我们害怕认识到自己“不正常”,因为我们习惯于否认缺点,以免自我谴责。我们宁愿对它视而不见,维持一种“一切正常”的幻想,宁愿自己的困难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然而,个人最大力量的基础在于最大程度地返回自我,在于最大程度地认清自己。从德尔斐的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 ”,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学的作用都是发现自我、理解个人,帮助求助者找到让他自由的真理,帮助他找到在世界里的定位。分析虽然会暂时打破他的平衡,却会帮助他建立新的根基稳固的平衡。换言之,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威胁、恐惧时,我们才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只有当我们直面自己的冲突时,我们才有机会达到真正的统一!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36

帖子

0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1 14: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很同意弗洛伊德的那句,我们真的是怕认清自己,因为真实我们并不是我们理想的我们,于是让我想尽各种办法逃避。逃来逃去,最终发现无路可逃。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既然无路可逃,那我们就面对自己吧!
追寻阳光是我的理想 QQ 869466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3

帖子

0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1 1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文,,,,,,,,,,, [s:2]  [s:2]
神经症产生的过程是无情的逻辑逐渐覆盖整个人格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3: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常来踩啊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交互
安全感 生存价值→为对你重要的人

只恐惧,不防御
———————————————————
这么说可以吗?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4: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精神分析,只是自己的感觉,没有对错的分别,只是坦白心理的想法。看不惯请绕行。
——————————————————————————————————————
如果一个状态有那么多的禁忌,那它一定不可能实现。如果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去追求,那它一定不值得。你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放弃这些会让你觉得过去的几年过的都没有意义。道理很清楚,但是关于我恢复状态,我一定要搞研究,一定要专一在某个方面做事业。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想法,就好像我一定要做这件事一样,好像我根本不会用其他的方式生活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一定有原因,留待以后分析

一种想法是做事业在我患病之前给了我什么刺激或者说提示,让我无法忘记。另一种想法是想要做事业的想法在我患病时给我带来了某些好处。满足了我的某些愿望,比如,它让我维持了一种我不是普通人的愿望

我一方面说有病,另一方面要坚持做事业,这可能是为了逃避某种责任或者也有可能作为对父母的报复:”你想让我好起来吗?你觉得我在某方面需要怎么怎么样吗?“,我偏不,这也有可能

也有可能是我在患病前的状态太好。一开始只是被物理的美所吸引,后来就开始了狂热的建功立业的想法,这种想法越来越疯狂。最后原本朴实的兴趣被疯狂的心所侵蚀,逐渐的消失了。当我发现之后就非常的恐慌,因为整个的建功立业的心都维系于此。为了保持这份“我不是普通人”的幻想于是就有了这种症状。我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无与伦比的。为了维持这份幻想,我便制造了症状,维系一种我是“ 超人”的幻想。包括对其他人经验的否定,对事业的追求,对女性的敏感,对世俗的不屑一顾都是源于这份幻想。

有没有为了向父母炫耀的意思呢?我以前在学校很受欢迎,在家很受排斥

为什么我常常有一种自毁和毁灭一切的冲动,当我想到一些家破人亡的事的时候,我就会很开心。比如汶川地震,可能是我看不到电视上的报道,虽然该捐款我也捐,但是依然会开心,可不可以当作是我对当初我从别人那里受到的折磨的报复呢?

记录一些比较重要的观点:心理就像一个舞台,上面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斗争。症状是协调斗争的产物。

记录一些观点:食色性也,性是最原始的愿望或者说冲动之一。有很多事都是出于性的满足而进行。但是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始冲动呢?生存是不是呢?安全是不是呢?在这里,“性”要理解为与两性之间差别的一切关系

自毁和毁灭倾向与我的要当“超人”的济世心理是否有矛盾,怎么把他们协调起来呢? 症状常来自于为对立两方面的矛盾

我要当“超人”的济世心理恐怕与性有关。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但是也不一定。

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手碰了一下什么我感觉比较脏的东西,比如后面的网线,或者身上,就会很难受,怕脏东西不小心碰到嘴,然后病从口入。我就会用嘴含一口水,吐在手上,再搓几下。表示手已经干净了。如果懒得这么做,虽然有时也能控制住。但多数时候就故意用手伸到嘴里。表示“再洗手也晚了”,然后就没事了。所以说,我不是真的怕脏,那是说明什么呢?

不要逃避,不要压抑,要面对

凡是需要毅力来做的事,我都不太认同。
忘掉所有的心理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